用友政采云服务平台赢得权威专家点赞
日前,首届互联网+政府采购发展论坛在北京用友产业园成功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大学等的多位高校理论专家出席此次活动,并就“互联网+政府采购”的趋势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互联网驱动政府采购走出“襁褓”
在专家眼里,互联网+政府采购已成为当前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的必由之路。
“政府采购依然处在襁褓之中,与政府职能的调整变化不相匹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教授于安指出,十多年来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有相应的产品服务和功能的提升,但政府采购的主要工作仍然停留在十多年前的定位,即做好通用品的集中采购,不适应政府职能的调整需要。当前急需突破集中采购的藩篱,面向政府职能所需要的各种货物、服务和工程需求,推动一种新的交易制度的建立。其实现途径便是积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所构成的市场交易新方式。
于安认为,互联网+政府采购也会催生一种革命性的变化,为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学提供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他举例说,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政府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特征。这种多样化恰恰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实现或者减少交易障碍。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由于有了互联网使得生产可以完全按照用户的需求来进行,而且不必付出由定制带来的高成本。这种交易完全为供求关系的新形式提供了一个框架,由此创造出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学。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焕东认为,采购某种意义上就是信息,政府采购不同于私人采购,私人采购是保密的,政府采购不应该是保密的,除非是涉密的采购。这种特殊性,决定政府采购最需要建立电子信息网络平台,实现透明公开。同时,政府采购科学化的实现既要制度规范,也要用现代技术手段消除采购中的信息障碍。
北京用友政务有限公司总裁张纪雄则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政府采购的意义。他认为,市场的核心是交易,而交易本质就是契约,契约外在表现为信息。政府采购是一连串的契约,既有政府内部的契约,也有政府与市场的契约,这些契约的运行产生了非常高昂的信息成本。而降低这些信息成本,是讨论政府采购所有问题的核心和落脚点。降低信息成本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市场机制有三大部分,分别是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声誉机制。竞争机制是竞争者互相“揭发”私有信息,激励机制是“诱使”合作者不自觉地透露私有信息,而声誉机制则是让参与者“自律”言行,无“私”可言。无论是“揭发”、“诱使”,还是“自律”,都会有效地降低信息成本,促进市场交易顺利进行。这三者对降低信息成本最为有效的当属声誉机制。声誉就是信用,信用是对信息的综合利用,信息何来?就是采购过程全程电子化。
信息化建设应坚持市场思维
“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是,政府采购原有的体制制度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互联网,后来虽然实践中开展了网络化建设,但是一直没有系统明确的方向。” 徐焕东认为,运用互联网技术消除信息障碍,应该对原有的制度上进行完善修整,构建适合电子化运行的模式,并且从法律上固定下来。至于信息化采购平台的建设主体,是私人,还是政府,还是公私合营,更需要进一步讨论明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商化的建设模式主要有自投自建、公私合作、完全私有化3种,每种模式各有利弊。从中短期来看,可以由政府主导;但从长远来看,应坚持市场主导。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论坛上,用友政务基于互联网SaaS打造的一站式政府采购云服务平台吸引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和肯定。于安表示,以用友政务为代表的公司在互联网+政府采购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为政府采购跨入新的时代提供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王丛虎认为,成熟的、有管理经验、有信用的用友这样的大公司,树立了多年高度的信用及良好的口碑,显然它带来的成本的集约、管理效率的提升,可能远远比政府高的多。因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商化完全可以尝试交给像用友一样有能力的企业建设与运营。
编辑: